忘記密碼
8月2日,首屆“青少年AI未來夏令營”開營,23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學生將進行為期一周的學習和交流;首個“青少年人工智能工作站”開站,入駐上海交通大學。未來,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AI未來工作站”還將通過一系列合作及活動,整合多方優勢資源,幫助學生進行科創實踐,發掘和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后備軍。
著眼未來,培養青少年AI創新能力
8月2日,第一屆“青少年AI未來夏令營”正式開營,該夏令營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辦,商湯科技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承辦,旨在選拔優秀的AI科創人才,培養一批實力雄厚的AI后備軍。
本次夏令營自啟動以來反響熱烈,先后共收到來自全國18個省區市116所學校266名中學生的報名申請。經過前期的線上學習及考核,23名同學脫穎而出,獲得了參加夏令營的機會。在接下來為期的一周學習中,營員們將在資深AI輔導員的指導下,通過網絡學習人工智能的知識與技術。和傳統的學習不同,營員們還將在輔導員的陪同下,運用計算機視覺方法完成最前沿的人工智能項目課題。
來自全國各地的師生通過網絡參加夏令營開營儀式
在開營儀式上,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林達華教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智能教育中心主任戴娟分別分享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思想,激發了同學們對AI的想象力和學習熱情。
整合資源,為AI教育架設橋梁
今年5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發布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未來工作站》計劃,旨在提升中學生的科創能力,培養人工智能創新人才的后備軍,并為高校選拔人才提供參考。
8月2日, “青少年人工智能工作站”首站入駐上海交通大學。在成立暨授牌儀式上,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科學技術發展部長喬宇、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長聘教授呂寶糧分別致辭。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試點班(國智班)班主任盧策吾分享了他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并與同學們展開線上互動交流。
喬宇教授與呂寶糧教授為工作站揭牌
在前期的交流中,同學們對機器人和開源算法等內容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為此,“青少年人工智能工作站”特地邀請了兩位AI領域的“大哥哥”為“青少年AI未來夏令營”的營員們帶來了相關主題演講:“WAIC云帆獎·明日之星”獲獎者、上海交通大學吳文俊榮譽博士班在讀博士徐文強以《Embodied AI, Go With The RobotFlow》為主題分享了他在該領域的實踐與洞察;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青年科學家陳愷則以《計算機視覺與OpenMMLab概述》為題進行了介紹。同學們在“大哥哥”們的啟發下,對夏令營課題開展了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