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密碼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及生產力躍升的同時,也催生了新的業態、新的模式。
當前,世界正處在數字化與智能化的變革之中,在這一大背景下,與經濟有關的各方呈現出哪些新的趨勢?職業發展將產生怎樣的變化?我想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數字化與智能化】
我們正在經歷的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其特征可以稱為“數字化與智能化”,是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大變革。
第一次科技變革是“動力機械化”:利用蒸汽機的出現,煤炭催生了大工業,同時涌現出巨大的交通工具,引起了一系列歷史性社會變革;第二次變革是“電力電網化”:發電機、電動機、電網等一系列發明的出現,使動力具備遠距離傳輸的特征;第三次變革是“電子信息化”:出現了電視、收音機、集成電路和電腦等發明。
在第四次變革發生之初,人們還將之歸為第三次變革中的一次信息化過程,直到進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后,大家看到了前后重心的不同——前一次變革建立在硅片基礎上,而第四次變革的重心是建立在數據、知識、算力、算法和平臺上。
更深層次講,此次變革是在人類空間的巨大變化之下進行的:由傳統的人類社會(Human Society Space)與物理空間(Physical Space)構成的二元空間,向信息空間(Cyber Space)、物理世界(Physical World)和人類社會(Human Society)所構成的三元空間轉變。信息化和智能化形成兩種不同階段的變革,很大的原因就是空間變了。
我國正處于這場變革的起步階段。黨中央非常敏銳地捕捉到本次變革的機遇,并指出數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性。2016年,杭州召開G20峰會,并通過《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該倡議強調了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驅動力,并對當代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18年,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中國在這些問題上的認識非常清晰,且很早指導了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與智能化。
今天來研究數字化、智能化過程會對經濟產生哪些影響,全部說清楚還為時尚早,但可以看出趨勢。
市場循環流向圖模型(Circular Flow Diagram)
我們用經濟學當中非常有名的“市場循環流向圖模型”來說明。此模型能夠展示市場經濟所有優缺點,這就是西方經濟學運行的基本模式,它的三個結點元素體現了整個經濟的運行邏輯。結點一:企業,是產品與服務的供應方;結點二:市場,企業通過市場將產品賣出去、將勞動力賣入;結點三:職工,勞動的供應者通過一個市場將勞動力賣出去,從另一個市場將產品買入。
然而,在數字化、智能化以及技術的滲透下,這三個結點發生了變化。我們需要在前兩個結點變化的基礎上,去研究第三個結點的變化。
【企業與市場的數字化、智能化變革趨勢】
先來看前面兩個結點——企業與市場在數字化、智能化的大潮當中發生的變化。
以杭州企業“浙江兆豐機電”為例,該企業生產汽車輪轂軸承,每年銷售額上億人民幣,利稅一半,是中國汽車輪轂軸承的龍頭制造企業。它很早就實現了自動化,包括AGV運行、中頻熱處理電爐及加工機械手等。但這家企業表示,以流程為核心的自動化系統改造是遠遠不夠的,現在必須進行以數據為核心的互聯網平臺改造,即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改造——從傳感器來的數據不但要控制工段,還要將它聚集起來形成大數據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發動全廠職工做群智系統,整個企業就開始了大數據基礎上的生產過程與管理過程的改造。
比如,在大數據平臺上,企業可以看到在全國各地運行的輪轂,其中某個輪轂溫度達到了139℃但行駛速度并不快,核對發現其運行的時間已經達到9萬多公里,因此推斷它可能要發生問題。此時企業可以通知客戶,附近哪里可以買到該型號的輪轂,應立刻更換,從而為客戶提供新的售后服務。
(例)浙江兆豐機電公司的兩次改造過程
這個例子能夠體現兩個趨勢:
一是,企業開始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產品。企業正在將數字化、智能化的部件附加到產品中進行銷售,使得產品逐漸產生差異化。
二是,企業開始大量使用數據。數據與其他資源不同,大多數資源是越用越少的,而數據的資源是越用越多的。
當前是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豐富的數據使得企業能夠進行縱深發展。企業對大數據進行聚集后形成的大數據平臺,既可以改進產品,也可以利用其進行業務拓展和業務轉向,推動整個企業進行更高效的生產和管理改造。
企業數智化前、后的發展路徑
左圖描寫了數字化前的企業發展:整個交易過程為“企業將產品賣給用戶,用戶將錢給企業”。經過數智化改造的右圖則變為“企業賣自動化產品給用戶,用戶將錢和使用數據返回到企業”。用戶數據能夠幫助企業改進產品、擴展業務,比如生產輪轂的企業也許可以另開一家公司,專門提供基礎零部件使用的咨詢服務。數字化、智能化后的產品變得不同,服務的質量和廣度得到提升,企業也會發生大轉向。
第三個絕不能忽視的發展趨勢是,互聯網和大數據正進一步促進個性化制造與個性化服務的發展。許多經濟學家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規律:生產方式、經濟形態與科學技術存在演進關系。
科技革命與生產方式和經濟形態的演進示意圖(《智能經濟發展的中國邏輯》 劉剛 等 2021.1)
從本圖可發現,生產批量在1840年左右呈上升趨勢,到1905年以后,批量越來越小,而品種越來越多,信息生產和信息需求也越來越多。
以往企業大規模生產的經營方式只有線下專賣店,現在則是小批量多品種生產,并進行互聯網銷售。服飾產業中,企業通過網上銷售可以得到用戶數據,并利用其預測今后的流行方式進行快速設計;客戶能夠線上試穿,進行個性化定制,最后形成智能制造——這是一條非常理想的個性化生產鏈路。
比如模擬試穿皮鞋。顧客可以在家中自行測量,把腳踩在A4紙上拍照定標,生成的模型一方面可以用來做個性化鞋楦,另一方面可以在網上尋找與自己匹配的鞋子。這種新的商業模式,能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找出幾百雙合腳的鞋,誤差在0.2毫米以內,非常之小。
(例)皮鞋定制的線下智能測量、網上測量流程
第四個重要的發展趨勢是,智能化網上定制正在普遍開展。如設計智能化,通過人工智能自動設計系統可以快速完成集視頻、文字、音樂等所有廣告元素為一體的廣告,有效解決銷售高峰期人力不足、時間緊張等營銷難題。
在“雙11”活動期間,每天有幾十萬個產品上線需要宣傳介紹,浙大的工業設計研究所開發了人工智能自動設計系統,既有美術、音樂基礎又有文字處理技術,可以做到每分鐘自動設計200個廣告。
(例)浙大現代工業設計研究所:電商廣告智能設計系統
第五個發展趨勢是,數字平臺正在大規模地發生。平臺發展加速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網絡的接入無處不在,讓無論身在何處的人都能夠被虛擬地連接起來,無線互聯激發了平臺迅速崛起、發展成長和被使用。
基于功能的數字平臺分類(《數字創新》魏江、劉洋 等 2021.1)
這張表格來自浙大管理學院院長魏江寫的《數字創新》,大家可以看到數字平臺極大地改變了當前的產業形態。魏江教授列出了幾種不同的數字平臺,分別是交易型、創新型、社交型。人工智能中很大一部分技術要被使用到這些本質是群體智能的企業中去。
供需類循環群智基本結構模型(潘云鶴:群體智能系統的結構分析 2021)
此模型是business與customer二者形成的一個循環流向,但這個平臺必須要有創立者和維護者。市場經濟中的平臺指國家市場平臺,其維護者就是政府。我在一篇文章中講過,發揮政府作為市場平臺的維護者的重要作用,就是中國經濟幾十年來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但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平臺不僅僅是政府了。目前,網上購物系統平臺是由各個互聯網公司自己維護,因此產生了很大的問題,比如逃稅、壟斷。當平臺變了,經濟模型的管理方式沒有變,平臺的經營者、管理者從過去的政府發展到現在的企業時,政府與企業應攜起手來將平臺管理好。
【數智化變革中的職業發展】
就職者在經濟雙向循環模型中,跟隨企業和市場的發展變化而變化,通過該模型可以預測以下幾個職業發展大方向:
杭州市人工智能樣本企業核心技術企業數量占比分布(《智能經濟發展的中國邏輯》 劉剛 等 2021.1)
第一,能掌握數智技術、可發掘行業需求、會設計解決問題的算法與系統的人,是當前迫切需要、今后會越來越需要的人才。
南開大學的劉剛教授曾對杭州人工智能企業進行調查。37%的企業從事機器學習,31%的企業從事大數據、云計算,其中大部分的方向是知識圖譜,因此這兩類人才需求很多,因為企業最多。從事智能硬件方面的企業約為6%,這個數字或將繼續擴大,因為浙江省的集成電路芯片企業正在蓬勃發展。另外三類分別為生物識別技術、計算機視覺、機器人技術。
此外,業余開發者將受到越來越多關注。通過信通院提供的數據可知,2016年在騰訊平臺上注冊的開發者數量為600萬,其中大部分是業余的,移動開發者約有340萬名,占比超50%。
數字平臺的重要性體現在它不只是一個群智系統,運行的提供方與需求方也是群智系統,維護方也能夠變成開放系統。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模式,也是今后就業大的發展方向。我相信未來很多大學畢業生未必要找一個單位,他可以開發眾多軟件在平臺上運行,靠此實現好的生活,也許還會因某個APP獲得成功而聞名。
第二,隨著程序和軟件的廣泛應用,軟件提供專業服務的模式將帶來更廣泛的市場空間和創新企業業態,今后這一類的就業面會更廣。
電商平臺是連接買家和賣家的循環模型,賣家有時比買家還要多,利用軟件來賺錢已并不稀奇。在Titok上賣東西、表演節目、播新聞,在視頻網站中發表制作的視頻,在藝術網站中出售數字化美術作品等都可以創造收入。所以,學會使用軟件,借此提供專業服務,將是一個巨大的發展市場。
不僅是循環的雙方,每個數字平臺往往會形成一個生態,衍生出附加的就業機會。比如在線銷售,能夠結合商品數字化、品牌推廣、物流等;金融服務能結合融資、征信、支付等;售后服務能結合物流、安裝等;數字化賦能需要做數據分析、云服務、系統對接等。大量生態中將會生長更多的新企業,需要匹配懂得多種專業信息技術的人才。
杭州市人工智能樣本企業所處應用領域企業數量占比分布(《智能經濟發展的中國邏輯》 劉剛 等 2021.1)
本圖可說明,杭州市人工智能樣本企業更多是為核心企業做技術集成服務的,以及做商業模式、商業零售、技術開發、金融、制造等。這一類就是“X+人工智能”,我們要培養“X+人工智能”的人才。
人工智能是人類解決機器來模擬智能的問題,這一學科人才一定要掌握各種實際的需求,所以僅僅懂得人工智能還不夠,還要了解一兩個其他的行業,必須要熟知其應用對象,才能進行更好的研究。
第三,數智化一定會淘汰掉許多傳統職業,同時會誕生與數據有關的新職業,包括管理數據、處理數據、清理數據、數據中心管理等。
整個就業崗位正在發生變化,這個變化不只是減少人,許多公司的做法是轉化人——將員工逐漸轉向數字化業務。
(例)正泰公司成本數據
以生產光伏系統的正泰公司為例。該公司2010年起持續推進機器換人、智能物運等革新,對整個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達到90%以上,最后效果表現在兩方面:一,質量提高,不良率下降35%,正品率提高35%;二,人力資本大幅下降,整體成本下降65%。推動了光伏發電實現平價上網。
另一個例子是大渡河水電公司,這是我國企業智能化的樣本企業,該企業智能化以后,一線生產人員五年后減少50%,機關人員減少20%。12%的員工轉向數字化業務,勞動生產力提高了75%。
未來十年中,我們很難定論有多少職業會被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沖刷變形,但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幾年前,我到浙江某醫院做醫學人工智能報告,大家最關心的是醫生會不會被人工智能淘汰。我認為,人工智能與醫生結合的唯一出路是幫助醫生,而不是淘汰醫生,醫生是一個不可取代的技術工種,但醫生的診療今后一定會越來越精準,將大量使用人工智能來幫助工作。
努力學好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且精準觀測社會需求,相信我們一定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卓然于潮頭,取得更大的成績。
謝謝各位!
(本文根據潘云鶴院士在最近一期“上海人工智能大講堂”的演講內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