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Dynamics

                首頁 >  新聞動態  > 詳情

                “智行中國”系列論壇啟動儀式暨第一期“邁向教育科學研究新范式” | 活動預告

                10月22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的“智行中國”系列論壇第一期“邁向教育科學研究新范式”將在線舉辦,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為本論壇支持機構。

                “智行中國”系列論壇旨在助力人工智能領域教育研究、教育技術、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等深入發展,推動科教協同、產教融合。首期論壇將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戴瓊海院士宣布開幕,邀請丘成桐先生、鄭緯民院士、王懷民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重點項目(F0701)負責人以及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和領域專家進行學術報告,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智能教育中心主任戴娟將圍繞“面向青少年的AI開放創新平臺”作報告,共同推動教育科學研究進展。

                640 (1).png

                【組織架構】

                指導機構: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主辦機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

                承辦機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

                支持機構: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上海浙江大學高等研究院|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浙江大學人工智能協同創新中心|華為|科大訊飛

                【活動時間】

                2022年10月22日(星期六)08:00-17:30

                【直播平臺】

                640.png

                【活動議程】

                開幕式

                主持嘉賓:尹寶才教授

                8:00-8:10 論壇啟動儀式

                嘉賓:戴瓊海院士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

                8:10-8:40 開幕致辭

                嘉賓:雷朝滋司長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

                嘉賓:劉克常務副主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常務副主任

                嘉賓:費愛國院士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主任


                特邀報告

                主持嘉賓:劉成林教授

                8:40-9:20 嘉賓:丘成桐先生 《學“問”》

                9:20-10:00 嘉賓:鄭緯民院士 《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的設計、評測與優化》

                10:00-10:40 嘉賓:王懷民院士 《關于計算教育學問題》


                上午論壇

                主持嘉賓:吳飛教授

                10:50-11:20 嘉賓:鄭慶華教授 《大數據知識工程及應用》 

                11:20-11:50 嘉賓:楊宗凱教授 《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發展之路》

                11:50-12:20 嘉賓:葉民教授 《邁向卓越:中國工程教育戰略與改革路徑》


                下午論壇

                主持嘉賓:劉挺教授  馬楠教授

                14:00-14:25 嘉賓:喬俊飛教授 《智能時代創新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14:25-14:50 嘉賓:孫富春教授 《復興路上的智能教育與人才培養》

                14:50-15:15 嘉賓:鄭永和教授 《智能時代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的戰略定位與發展方向》

                15:15-15:40 嘉賓:胡欽太教授 《智能時代教育研究范式的變革及其價值追尋》

                15:40-16:05 嘉賓:吳飛教授 《教育的科學屬性:計算驅動探究》

                16:05-16:30 嘉賓:陳恩紅教授 《智能教育中的自適應學習:技術研究與展望》

                16:30-16:55 嘉賓:肖俊教授 《人工智能科教實訓平臺探索與實踐》

                16:55-17:20 嘉賓:戴娟主任 《面向青少年的AI開放創新平臺》


                【嘉賓簡介】

                開幕式嘉賓

                雷朝滋司長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

                劉克常務副主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

                費愛國院士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論壇啟動嘉賓

                戴瓊海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參事,CAAI理事長,清華大學信息學院院長、教授,CAAI Fellow。從人工智能立體視覺、計算成像到腦與認知開展了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系列研究。承擔了國家“973計劃”、重大儀器和基礎科學中心等項目。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Nature Photonics 等發表論文百余篇,培養研究生百余名。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開幕式及論壇啟動主持嘉賓

                尹寶才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多媒體與智能軟件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多媒體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ACM北京分會副主席。長期從事多媒體技術、跨媒體智能、視頻編碼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10余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參與國家音視頻編碼標準(AVS)研究工作,2項技術提案被AVS標準采納,5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獲授權,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和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獎。在相關領域的重要國際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曾獲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獲科技奧運先進集體,本人獲科技奧運先進個人。

                特邀報告嘉賓

                丘成桐

                1949年生于廣東省汕頭市,美籍華裔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現任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求真書院院長,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院長,致力于數學學科的發展和數學人才的培養。1969年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1971年獲伯克利加州大學博士學位。對微分幾何學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證明了卡拉比猜想(Calabi Conjecture)與廣義相對論中的正質量猜想(Positive Mass Conjecture),并對微分幾何和微分方程進行重要融合,解決一系列重大問題。在幾何、拓撲、理論物理學方面成就卓著。1982年獲國際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曾獲維布倫幾何獎、麥克阿瑟獎、克勞福德獎、美國國家科學獎、沃爾夫數學獎、馬塞爾·格羅斯曼獎等獎項。

                鄭緯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長期從事高性能計算機體系結構、并行算法和系統研究。在高性能存儲系統領域,提出可擴展的存儲系統結構及輕量并行的擴展機制,發展了存儲系統擴展性理論與方法,率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網絡存儲系統;提出高容錯糾刪碼輕量編碼方法及數據快速自愈模型,拓展了存儲可靠性的技術思路。在高性能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在國內率先研制并成功應用集群架構高性能計算機。在大規模并行算法與應用方面,在國產神威太湖之光上研制的極大規模天氣預報應用獲得ACM在計算擴展性方面的Gordon Bell獎。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 項,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獲得首屆中國存儲終身成就獎。

                王懷民

                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當選),分布計算領域專家。聚焦網絡計算資源的聯接匯聚問題開展研究并取得系統性和創造性成果,推動了我國網絡時代分布計算理論和方法的自主創新,為國家和軍隊網絡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主持研制的云際計算相關技術成為國家標準,為我國云計算產業發展提供了原創技術支撐,為建立我國軟件創新生態提供系統性支撐。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作為重要貢獻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2018年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

                上午報告嘉賓

                鄭慶華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大數據知識工程領域專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負責人。現任西安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教育部科技委委員,教育部大學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大數據知識工程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并在智慧教育、智慧稅務等應用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楊宗凱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督學。現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擔任教育部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信息學部副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副組長、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項目專家組組長、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專家組副組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理事、國際數字化學習標準化組織ISO/IECJTC1/SC36/WG6 聯席主席。長期從事教育信息化、數字化學習技術、計算機網絡通信、現代服務業關鍵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理論研究、科技攻關及工程實踐。近年來主要圍繞個性化學習開展數據驅動的教育可計算研究,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科基金重點項目等20余項,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教育研究》等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15部,授權發明專利66項(國際10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中國自動化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教育信息化突出貢獻獎”和“中國教育改革創新杰出校長獎”。

                葉民

                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教育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席,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浙江大學科教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科教發展研究》期刊主編,原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美國瓦爾帕萊索大學訪問學者。長期從事科教管理、工程教育實踐與研究工作,對全球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科教發展戰略、工程教育等有深厚的學術積累。著有《國際視角的工程教育模式創新研究》等專著。曾兩次獲評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兩次獲評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上午論壇主持嘉賓

                劉成林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自動化學會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委會主任。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IEEE/IAPR/CAA/CAAI Fellow。主要從事模式識別、圖像處理、機器學習、字符識別和文檔分析研究,在相關領域的重要國際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擔任《Pattern Recognition Journal》和《自動化學報》副主編,《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Cognitive Computation》《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CAAI Transactions Intelligence Technology》及《中國圖象圖形學報》等期刊編委。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IAPR/ICDAR青年學者獎等多項獎勵。

                吳飛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6年),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管理專家組成員和指南編制專家,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第九屆永平杰出教學貢獻獎獲得者。負責教育部計算機領域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計劃(101 計劃)《人工智能引論》課程、教育部 “AI+X”微專業以及“人工智能引論”課程虛擬教研室,著有《人工智能導論:模型與算法》教材,與之配套慕課入選國家首批一流線上課程。

                下午報告嘉賓

                喬俊飛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智慧環保北京實驗室主任,智能感知與自主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自動化學會環境感知與保護自動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從事神經網絡結構自組織設計、非平穩系統穩健控制和多目標動態優化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IEEE匯刊、Automatica、自動化學報等國內外頂級期刊及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獲得授權美國發明專利、中國發明專利40余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獎勵。研究成果已在東北、華北、華南地區20余家環保企業得到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

                孫富春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IEEE/CAAI/CAA Fellow,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兼任清華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長聘教授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機器人中心主任。兼任擔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機器人總體專家組成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自動化學會和中國認知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刊物《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主編,CA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執行主編,國際刊物《IEEE Tra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 Systems》《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IJCAS)》副主編或領域主編,刊物《Robots and Autonumous Systems》《中國科學:F輯》編委。

                鄭永和

                北京師范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首任院長;第一屆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科學教學專委會主任委員;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副理事長。

                胡欽太

                廣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首席專家,第四屆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兼任第十屆國家督學、第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信息化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教育信息化產業創新平臺理事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基礎教育與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廣東省智慧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教育技術學、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園建設、智慧教育理論與應用等。

                陳恩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數據學院執行院長兼信息與智能學部副部長、教授,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CAAI會士、CCF會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大數據分析及應用”團隊負責人,教育部計算機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安徽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金委區域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基金委重大儀器項目、等,TKDE等編委,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的人工智能領域編委(leading editor),PAKDD 2022大會主席、IEEE ICKG 2021程序主席等。

                肖俊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長、教授,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開源開放推進組秘書長、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21-2025)、浙江省高等學校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2021-2025),國家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創新開放平臺”負責人/首席科學家,曾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21)、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5)。

                戴娟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智能教育中心主任,CAAI教育工作委員會常委,華東師范大學兼職副教授。組織編寫了15本青少年人工智能讀本,研發面向青少年的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平臺已落地國內3000余所學校觸達近20萬名學生。曾任美國加州蘋果公司Siri的資深產品主管,是公司級重點項目Proactive Siri的創始人,Siri數據科學部門負責人,公司Data Science Summit發起人。曾在美國微軟Windows Phone擔任資深產品主管負責全球的輸入法產品團隊,于2014年打破了在觸摸屏上的最快文字輸入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目前在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主要工作方向為人機交互設計、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認知心理學、機器學習與認知智能。

                下午論壇主持嘉賓

                劉挺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校長助理,哈工大計算學部主任兼計算機學院院長、自然語言處理研究所所長。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計算與新興軟件”、“社會治理與智慧社會科技支撐”兩個重點專項的指南專家、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專家組專家。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理事,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副理事長,黑龍江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黑龍江省中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黑龍江省“人工智能”頭雁團隊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社會計算和智慧醫療等,是國家重點研發項目“人機融合會診”的首席科學家。主持研制“語言技術平臺LTP”、“大詞林”等科研成果被業界廣泛使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一等獎等。

                馬楠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智能系統學報》編委委員,研究方向為交互認知、無人駕駛、知識發現與智能系統。先后主持國家級、省部級項目7項,與北汽集團、東風悅享等企業合作并主持科研項目“智能汽車及路網可視化仿真交互系統”、“北京水上公園無人駕駛示范運營項目-交互系統開發”等10余項;帶領團隊師生在國際、國內智能駕駛重要比賽中多次取得冠軍,自主研發“無人駕駛云智能交互系統”獲第二屆中國“AI+”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特等獎;以第一完成人獲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類)二等獎;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案例與教具開發、教材和在線課程建設等,獲第六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和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主編專著和教材4部;主講《智能交互技術》課程在中國大學MOOC開設七輪次,共計一萬余人選課。


                comm@pjlab.org.cn

                上海市徐匯區云錦路701號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37-38層

                滬ICP備2021009351號-1

                        
                        

                              拔萝卜又叫又疼原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