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密碼
2月19日,首屆“新一代人工智能教師成長營”(以下簡稱“AI教師成長營”)結營大會暨中小學優秀教師AI科創項目展示活動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辦,旨在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落地中小學課堂,打造開源開放的智能教育生態。AI教師成長營共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1865名在職教師和師范生參加,最終51組優秀項目學員參與交流展示,近四千人觀看直播。
AI教師成長營課程由實驗室智能教育中心AI科創教育顧問謝作如帶領教研團隊精心設計,內容包括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AI模型訓練、模型轉換與部署等,分為入門課程、進階課程以及項目實踐三個部分。各地在職教師和師范生積極參與活動,其中在讀師范生覆蓋全國48所高等院校。經選拔,最終78組項目通過全部考核并完成項目實踐。其中,“菜園里的稻草人”和“失語癱瘓患者醫護召喚裝置”等三十多項作品,獲得了專家們的一致好評。AI教師成長營邀請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研究員梁森山、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高級教育研究專員陳虹宇、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教育機器人工程中心主任姚有杰、溫州大學教育技術系副教授方建文、山東省特級教師王愛勝、北京市第二中學教師高凱等專家擔任評委。各項目組學員與教育界專家、同仁從技術和教學等多個角度開展深度交流。專題報告環節,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鐘柏昌探討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為何”與“為誰”的問題,提出“微創新”的重要觀點,將人工智能教育和創客教育緊密聯系起來;山東省特級教師于方軍發表了關于“AI科創活動實施和培訓課程設計”的主題演講,他以健身舞劍類比,認為由實驗室智能教育中心研發的中小學AI教育學習工具OpenXLabEdu(XEdu)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智能的學習門檻;謝作如做總結點評,并介紹了由實驗室智能教育中心研發的浦育青少年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OpenInnoLab和XEdu的設計與規劃,他提出,這些學習工具對AI做了有效“降維”,推動中小學課堂引入深度學習的內容,讓學生真實經歷從數據采集、算法選擇、模型訓練到應用部署的完整流程。
主題報告部分演示內容
學員們紛紛表示,在完成項目實踐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使用XEdu系列工具進行創作,還針對中小學人工智能教學實踐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思考,自身技術素養得以提高,并獲得了更多教學靈感。他們迫切希望優化當前教材內容,將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的相關知識帶回課堂,讓學生通過訓練AI模型的方式來解決各種真實問題。
此次活動是AI教育者共同探索教育教學路徑的一次有益實踐,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智能教育中心立足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目標,通過建設人工智能學習平臺、構建創新教學生態等舉措,推動人工智能教育的公平化發展,持續賦能中小學人工智能課堂教學。
為使課程廣泛惠及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者,本次AI教師成長營的課程回放和資源將永久公開,歡迎進入浦育青少年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openinnolab.org.cn)或點擊“閱讀原文”學習課程。
首屆“新一代人工智能教師成長營”優秀項目名單公布如下: